“日本树屋第一人”小林崇建造了150多座树屋。在他看来,一间有魅力的树屋,能让人产生“想登上去重新看看这个世界”的欲望。
他是最早把“树屋”概念引进日本的人,他了解全日本超过400多种木材的信息。他认为万物皆有灵,应当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敬自然,回归本源。他就是“日本树屋第一人”小林崇。
小林崇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一开始在一家电视台工作。
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自然的热爱源于对故乡的思念,东京拥挤的城市生活总让他想起故乡伊豆的山和海。在邂逅了“世界树屋第一人”Peter Nelson后,小林崇意识到树屋能够成为一种最合适的媒介,来消解人与自然的边界,于是他开始自学木匠和建筑设计,开始了他的树屋建造生涯。
在日本南部热海市的一棵300年的古樟脑树内部,建造了全球最豪华的树屋“嘻嘻(Kusukusu)”。
日本树屋设计师小林卓志(TakashiKobayashi)与NAP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中村弘至(Hiroshi Nakamura)在日本南部热海市的一棵300年的古樟脑树内部,建造了全球最豪华的树屋“嘻嘻(Kusukusu)”。
“嘻嘻Kusukusu”
日本树屋
这个树屋其实是独立的,并没有接触到古树。它建在钢筋框架上,而那些钢筋框架则神奇地穿过古树,给古树提供了一个支撑结构避免其受到伤害。
通过3D扫描树上成百上千个点,建筑团队设计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框架。
树屋已于2014年3月竣工。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通过36米长的小道到达树屋上的咖啡屋、野餐地、高空滑索以及孩子们的游乐场。
300年的古樟脑树。
小林崇从日本来到广州,对一个现象感到诧异:为什么向当地人询问街上的树木名称时,他们总表现得无知而又漠不关心?这个56岁的建筑师,几乎每天都在跟植物打交道,过去近20年中,他在世界各地建造了超过120座树屋。
小林崇在那须的树屋
被称为“日本树屋第一人”的小林崇,是最早把“树屋”概念引进日本的人,他了解全日本超过400多种木材的信息。无论在哪个国家,建造树屋前总要举行“敬树神仪式”——买来本地酒供奉自然神,有时还邀请神职人员祭拜山神和海神。
在小林崇的建筑哲学中,树屋将启发人类对自然的重新思考。“在树木上架起一座建筑,毋庸置疑对树木的生长是有影响的,它们也许并不愿意被这样做。但我常常会想:从猿猴进化而来的人类,原本也是生活在树上,再一步步发展到地上,住进石洞里,进化文明发展到现在,人类住进了高楼大厦。树屋,其实是一种让人类回归本源的做法。”
“建树屋几乎是赚不了钱的,它只是一个造梦的过程。”
小林崇的故乡,在距离东京三个小时车程的温泉之乡伊豆。“大学毕业后在电视台工作,东京拥挤的街道让我感觉到压力,非常想念故乡的山和海。”这是小林崇对自然产生兴趣的最初缘由,1994年邂逅“世界树屋第一人”Peter Nelson后,他决定自学建筑学知识,在日本建造树屋。
小林崇本人建在美瑛(北海道)的树屋
15年前,小林崇的第一间树屋出现在东京都涩谷区神宫前,造价仅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15年后,他依然在这里经营着咖啡厅Hideaway,贩卖有机咖啡、绿色生活杂志和自主设计的环保T恤。今天,从冲绳到北海道,日本各地都能找到小林崇设计的树屋,但在他看来,建树屋几乎是赚不了钱的,“它只是一个造梦的过程,客户各不相同,梦想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一间树屋都是独立的存在”。
小林崇在冲绳的树屋,意图与来自外太空的人类沟通
关于树屋的梦想基本是这样的:2006年,为了满足一位作家“自给自足”的生活愿望,小林崇在冲绳今归仁村建了一间树屋;2010年,一位母亲想替去世的女儿圆一个未了的心愿,小林崇在长野县轻井泽市的个人庭院中建起了树屋;也有这样的委托者,请求小林崇建一间“给孙子的礼物”。
树屋颇受旅游机构的青睐。2007年,福岛县岩濑牧场里一棵超过100年树龄的栎树上,小林崇建起7米高的树屋,成为当地旅游景观之一;2011年,枥木县那须市的豪华度假酒店一角,他建造的“茶室”造型树屋,被作为艺术项目的一部分。
“sorapuchi儿童夏令营”
但小林崇更乐于替NPO组织做建筑,最近一个项目是2012年北海道泷川市的“sorapuchi儿童夏令营”,在这个为癌症儿童提供身心治疗的场所,他建起日本国内首个轮椅和担架可以自由进出的树屋;
2013年,他又应某个森林基金会邀请,在宫城县的松岛市建造树屋,作为东日本大区地震受灾地区重建信心的象征。
神奈川、枥木、静冈等地的幼儿园里,小林崇的树屋是作为教学和游乐设施出现的,这些设计中加入了更多孩子的因素。建造在枥木县佐野市“风之子保育园”的三层式树屋里,小林崇不仅在第二层专门设计了木质滑梯,还特意在每一级阶梯上都拉出细长的镂空,便于孩子们攀爬时抓握,6米高的树屋对幼童来说是危险的体验,但在园长看来,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树屋,不仅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探索自由的精神,让他们体会到身处高处的恐怖感,也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建在城市里的树屋,常常会缺失风景,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
建造树屋时,小林崇有一个准则:一定要使用当地木材。
今年9月,他受朋友委托,带领团队treehouse people来到广州,花了30天时间,在某个公司停车场的榕树上建起一间树屋。“其实榕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据小林崇观察,适合建造树屋的树木,首先必须生长缓慢,生长太快的树木,会对建筑造成压迫,其次不能太过笔直、枝叶细小,比如松树。在日本,他常常带领专家四处考察树木,在广州,他跑去逛木材市场,发现最好的选择是楠木:“形状、枝叶很漂亮,而且散发着一股特别的树香。”
由于榕树支撑力不够强,他不得已在两棵榕树之间架起铁架。这和他太多数作品不太相同,在以往的建造中,他尽量不使用金属材料、工业制品和化学涂料,以环保有机素材为选择标准。这也成为树屋特有的优势:“广州塔也好,艾尔菲铁塔也好,即便是这样世界性的地标建筑,不管有多少年的寿命,如果某天被自然界地震或海啸摧毁,就会变成一堆废弃物。树屋的寿命虽然很短,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倒了以后,依然可以融于地面,回归自然。”
“树屋最大的魅力,在于站在地面和爬上去之后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小林崇希望自己建造的树屋,能让人产生“想登上去重新看看这个世界”的欲望:“真正意义上的树屋,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河,或是大海。
建在城市里的树屋,常常会缺失风景,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但他依然在城市里进行着自己的“树屋实验”,大多选择公园或是树林,“城市人并不一定常常有时间到外面去看风景,工作累了的时候,周末的时候,在城市里有一个树屋这样的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和自然的某种接触,如果能启发他们对自然的思考,也是不错的事情。”
小林崇在东伊豆的树屋
他认为最符合他理想风景的树屋,是2007年应日本某个电视台邀请,帮助一个艺人实现“从树屋里看世界遗迹”的梦想而建造的。这间26米高的树屋建在柬埔寨暹粒的吴哥窟内,高达26米,现在依然保留着,成了恋人们的约会场所:“人们常常听到鸟叫声会抬起头,但在这间树屋里,鸟叫声来自脚下。”
树屋的后期保养问题,是小林崇最担忧的。“柬埔寨这间树屋,已经五六年没有保养过。按照正常程序,每年应该进行至少两次保养,检查作为载体的树木的成长情况、树屋木材腐烂状况,确认树屋倾斜度的变化……”他的另一个代表作,是2006年建在北海道高原牧场的树屋,因他和唐泽寿明共同出演雀巢咖啡广告而扬名,正是因为后期保养没跟上,倒塌在2012年的一场台风里。
如何让树屋跟自然的互动更多元,也是小林崇常常在思考的。目前他建造在树屋里的厕所,基本都依靠电动抽水,现在他更想在下一个项目中,尝试建造起储水系统,让淋浴间和厕所,全部使用自然水。
“人是欲望很强的,既想融入自然,又讨厌树上的虫子。”
“二次大战后,有钱人的欲求不再只是住豪宅这么简单,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他们开始想回归自然。在日本的高速都市化下,推广树屋可能会稍微难一点,但在东南亚、非洲、欧洲之类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大量树屋的项目,在未来可能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小林崇树屋的建筑图
“人是欲望很强的,既想融入自然,又讨厌树上的虫子。”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住在树屋里的人们心态也很微妙,小林崇把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想回归自然,不看电视,也不用iPhone.;另一种,则要求在树屋里可以发邮件、打游戏,希望把一切现代科技都带入。当然,小林崇更愿意为前一种人“造梦”。
鹿儿岛树屋
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把建造树屋当成业务之一,但一辈子专心只做树屋的人,小林崇只能举得出他和他的美国朋友Peter Nelson,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差异:“Peter是美国人,信仰基督教,他认为人是掌控自然的,所以在树屋的建造中,人是主角,树木是配角;日本有很多宗教,各种各样的自然神存在,所以我会觉得树是主角,人是配角。”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都有哪些木屋:
你是否幻想过在森林里安个家,在树上建一座房子?许多人也有过相同的想法,并付诸了行动,他们遵循着童年的幻想,设计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树上之家。
蜜月湖树屋
正如其名,由Lukasz Kos打造的这间带有现代气息的树屋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斯科卡湖滨。
三层树屋
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幢三层树屋据说是当地最高的树屋之一。
镜屋
由设计师Tham & Videgard打造,全镜面打造的这间树屋仿佛消失于树林内。
哲之茶屋
正如动漫内出现的场景一般,这间由建筑师Terunobu Fujimori打造的树屋能在你品茶的同时居高临下欣赏这片让人心旷神怡的樱花林。
除了这些叫得上名字的树屋之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树屋,也非常漂亮。
或许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又或许是飞屋环游记,卸去钢铁水泥的疲惫,唯有进入这样的大自然,才能找回我们最真的内心栖居,才能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诗意地栖居,应该是一种美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仰望星空,凝视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这就是一种诗意。
人与自然相亲,不必一定要居于宁静的山野,优雅的园林,只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你就一定可以诗意栖居于这个大地上。
人来自于自然,那么人心天然应该与自然相通、相融,如果因为忙碌而忽视了自然的存在,那么你的情感会慢慢干涸、枯萎、直至麻木。
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想必就是这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哥斯达黎加雨林中的可持续树屋社区
安东尼 · 吉本设计的居住的树屋
卢卡斯 · 科斯设计的树屋,坐落在安大略省马斯科卡湖畔
蒸汽朋克树屋由肖恩 · 奥兰多设计,位于美国特拉华州
瑞典北极圈旁的树上旅馆
位于华盛顿西雅图附近的树屋客栈
来源:设计物语、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