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守护大地——“新征程上的奋斗者”自然资源领域代表速写

媒体:新华社  作者:王立彬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5/5/22 9:51:15

从耕地到林地,从大地深处的矿脉到万里遥隔的极地,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大地守护者的优秀代表,王娟惠等5位自然资源领域一线工作者,5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心得、谈体会,如数家珍。

“田长的职责就是把耕地保护好!”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把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巡查员队伍,通过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形成优质耕地1500多亩。

“我就像地球医生一样诊断地球构造,探寻资源能源矿产。”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扎根地质工作26年,参与探获大中型以上矿床11处,提交金矿1300多吨。

“在我看来,上海乡村也藏着很多宝贝。”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作为一名乡村责任规划师足迹遍布上海乡村。

“我参加过12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全程参与大国重器“雪龙2”号船的设计、建造和设备调试。

“一年巡山100多次,穿坏了10多双鞋。”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和全乡300多名护林员守护着大森林,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护大地,要用心,也要用科技。

运用大数据搭建三维预测技术平台,丁正江和他的队友们给大地做“CT扫描”,开展成矿预测;研发低温钻井液和智能监测系统,攻克高原冻土施工技术难关,完成国内首个陆域可燃冰试采孔。

大地有丰厚馈赠,也需要修复呵护。通过“矿山诊疗一体化”技术,用无人机航测给山体“体检”,定制修复方案,丁正江团队修复矿坑70多处,复绿山体近500公顷。废弃矿区变成生态公园,每年固碳约3400吨。

王娟惠所在的东安村,在全省率先开展“耕地视联智保”改革试点,构建形成人防、技防责任监管体系,每块田都能被卫星影像监测,像管账本一样管耕地。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陈琳和同事们开发软件,500多名规划师实时拍照、精准记录、同步建库,完成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调研普查。全国首次超大城市广义湿地分类调研普查在此完成,“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在此启动。

因独特手编技术和色彩搭配的独龙毯,独龙族被称为“彩虹民族”。在巡山护林之余,李玉花和村里妇女们创建了独龙毯合作社,开通5G网络后,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走出一条“彩虹致富路”。

这是科技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

“总结起来就是8个字:始于热爱,忠于责任!”作为青年村干部,王娟惠分享基层工作经验时说。

“远离祖国亲人,在惊涛骇浪中把向、在重重海冰中突围、在极夜酷寒中坚守,支撑我们的是专业素养,更是信仰的力量。”赵炎平说。

“帐篷为家,与风雪为伴,体现信仰的力量。”丁正江说,地质人的铁锤,敲响山河音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立彬)

阅读 425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