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森林可持续经营 | 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的方向策略与主要模式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宪钊 杨璐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5/11/7 13:37:25

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经营区行政范围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248个县(市、区、旗、局)。

该区西、北、东三面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中部是东北平原,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温暖湿润短促。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由东向西递减。土壤以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等为主,肥力较高。该区域是我国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区,地带性植被是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现有森林类型主要有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硬阔叶混交林、阔叶红松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长白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杨桦林、蒙古栎林等。该区森林是我国重要的中温带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东北平原粮仓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该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多个突出问题。该区域宜林地少,增加森林面积的空间有限。森林以采伐和火灾后形成的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为主,栎类、桦木、杨树、落叶松等天然次生林面积比重大。多数林分结构简单、质量不高,恢复生长缓慢。

为应对以上问题,该区确定了相应的经营方向与策略。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全面恢复地带性红松阔叶混交林,显著提高森林质量,培育以生态服务为主的多功能兼用林,构筑东北生态屏障。依法严格保护中温带原始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全面加强天然林管护、林冠下造林,通过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蒙古栎林、杨桦林等天然次生林质量,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建设我国中温带优质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积极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重构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体系。平原农区推进防护林网建设,采取稀疏和断带林地补植、密林疏伐、衰老林带更新复壮等经营措施,完善农田防护林网,构筑农田防风固沙屏障。

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目标树择伐经营模式。龙江森工集团林口林业局

重点国有林区,对天然过伐林采取封育管护,结合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促进目的树种和目标树生长,并强化人工促进天然措施,恢复森林结构和功能。对结构简单、林分稀疏、低效退化的山地落叶松、樟子松、杨桦和蒙古栎林,采取群团状择伐等作业法,实施“栽针保阔”措施,补植红松,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培育异龄复层混交林。对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乡土针叶树种和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珍贵阔叶树种,采取带状渐伐、群团状择伐和单株木择伐等作业法,结合林下种植(养殖),培育以珍贵树种和优质大径材为主的多功能兼用林。对杨树类、白桦等速生人工用材林,采取镶嵌式皆伐、伞状渐伐、群团状择伐等作业法,培育人工混交异龄林,保持森林恒续覆盖和木材持续供给。

蒙古栎次生林目标树单株择伐经营模式。辽宁省清原县

平原农区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类、柳树、榆树、栎类等为主,营造人工混交林,构建以发挥农田防护功能为主的林网。对残破、衰老林带,采取带状渐伐等作业法进行更新改造,配套完善农田防护林网。

根据该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营方案和经营策略,总结主要森林经营模式,包括多规格材种和珍贵大径材生产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用材的多功能经营模式和以多种林产品、森林游憩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等。

多规格材种和珍贵大径材生产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涵盖了落叶松人工林多规格材皆伐经营模式、落叶松人工林大径材目标树择伐经营模式、落叶松-水曲柳人工混交林大径材择伐经营模式、红松人工林大径材择伐经营模式等4个类型。

生态防护为主兼顾用材的多功能经营模式,涵盖了杨树人工低效林改造恢复阔叶红松林经营模式,杨树人工退化防护林改造经营模式,蒙古栎次生林目标树单株择伐经营模式,天然云杉、冷杉采育林经营模式,杨树、桦木次生林多功能经营模式,蒙古栎-红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阔叶红松林结构化经营模式等7个类型。

以多种林产品、森林游憩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涵盖了红松人工林果材兼用经营模式、高产无性系红松果林复合经营模式、天然针阔混交景观林目标树经营模式等3个类型。

以上经营模式构建了一个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共同致力于恢复与重建地带性阔叶红松林顶级群落,筑牢东北平原生态屏障。通过大径材定向培育与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借助次生林改造与近自然修复,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与稳定性。利用果材兼用与复合经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增长。最终通过多功能与结构化经营,推动森林经营从单一木材生产向高质量、多效益、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型,为实现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与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刘宪钊 杨璐)

阅读 415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