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日月峡养生 > 森林瑜伽 > 正文

《弟子规》详解(Ⅲ)第一讲:绪论

媒体:原创  作者:日月峡
专业号:日月峡 2018/3/20 0:22:45

课程:《弟子规》详解(Ⅲ)第一讲:绪论

——2013年春节森林瑜伽养生讲习班传统文化课程

主讲:刘尚林

内容:

一、弟子规简介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三、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四、学习态度

微信截图_20180320143816

《弟子规》详解--01--绪论 mp3文件下载

第一讲:绪论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写的是什么样的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安排这样大块的时间详细地学习呢?我们将采用怎样的方法、方式学习《弟子规》呢?

《弟子规》这本书一共是8章,加上我们安排的绪论与结束语,共有10个部分。

下面我们开始“绪论”部分的学习,通过学习来回答“《弟子规》说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怎么样学习”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回答“《弟子规》说什么”。

一、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李毓秀,生于1647年,终于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他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平生只考中过秀才,主要的活动就是教学。他根据当时童蒙教育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的修改,更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现在的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规范与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吸收中华传统经典中的精华编纂而成。

它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全文分成8个部分,1 080个字,360句,113条做人的准则。

它倡导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健全人格、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它是人生第一规,也是做人的根本。

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也就是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总纲】

《弟子规》这本书,以《论语·学而》第六条的文义为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它强调的是:孝、弟、仁、爱、礼、义、忠、信。

【核心】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具体表达如宋朝朱熹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包含几个重要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传承】

根据《论语》《孟子》《 礼记》《孝经》和朱熹的《小学》或《童蒙须知》等儒家典籍编纂而成。

这本书的前身是宋朝大儒朱熹撰写的《小学》。朱熹在这书中教导孩子应该怎样孝养父母,怎么样尊重长辈,还有在生活当中的洒扫应对之礼。后来,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对《论语·学而》这段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阐发,编成《训蒙文》,又经清朝贾存仁改编,更名为《弟子规》,也有人说是在《童蒙须知》基础上完善的。

【影响】

《弟子规》与《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有同等影响。

它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上面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解到《弟子规》的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统领,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用浅显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具体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清代晚期乃至民国年间私塾和学校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必备教材,被誉为“天下第一规,人生第一步”。它所倡导的孝悌、谨慎、诚信、爱众、笃学等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优化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学习目的和意义

我们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就在于:学习文化,了解历史,通晓礼仪,善化德行。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第一,学习《弟子规》,补上传统文化这门“必修课”,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用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应对现代社会的危机。

2011年年初,有两则新闻当时成为全国上下关注与热议的热点话题。

一是北京市教委第一本国学经典的地方教材《〈弟子规〉新解》在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历经20多年,在许多学者共同努力下,才出版了这样一本教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差不多在这之前,中国一些重点大学的教授也曾经联名呼吁要上国学课。

二是一尊高达9.5米,象征着九五至尊的孔子塑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前拔地而起。

这两件事件不约而同地向世界释放一个信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终于得以回归。

孔子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历代都被称为“圣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协会、国际儒商总会国学专业委员会蒋国亮先生是这么讲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所以要“弘扬和传承国学精萃,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公众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的事情。但是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和谐。这也是我们组织学习《弟子规》的初衷。

第二,学习、力行《弟子规》,提高道德和人文素质,为幸福人生奠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遗产。

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

我们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成就,我们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如果我们都能够践行《弟子规》,就会有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就能够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因为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涵养气质和培养人格、智能,解决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根基等问题。

《易经》言,“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就是童蒙,童蒙养正,是指小孩在幼年的时候就培养他的正知正见,奠定他道德的根基。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儿童读本,被誉为“童蒙养正宝典”。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从小就要把孩子教好,让他懂得许多做人的规矩和道理。

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呢?因为小孩子一生下来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很纯洁很干净。在这个时候,你教他善他就善,你教他恶他就恶,你教他读书他也会朗朗上口。

于是,为了让孩子懂礼节,会做人,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将来能有很好的成就,就有人把许多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应该遵循的规范整理到了一本书里,最后形成了《弟子规》。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弟子规》三个字,“规” 讲的是规矩,“弟子”是学生。谁的学生?圣人的学生。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说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当然也就都可以称为弟子了。

我们要想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的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学习,并且要在实际生活中力行。

从《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有礼貌的人。所以学习《弟子规》,做人做事可以明辨是非,培养礼仪、道德素质,提高人文素质,为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20世纪7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人对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三大内容:一是求食,以维持生命;二是求偶,以延续生命;三是求仁,以光大生命。这三大需求正是人性的具体表现。

什么是仁呢?仁是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天性,是人性的重要成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指标。俗话说“食色性也”,但古人认为,仅有食、色而无仁心,不能算是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两个人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所谓求仁,就是在人性中增加仁的成分,抑制和减少动物性的成分,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需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引进了苏联和西方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在扫除文盲,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为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与管理干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的最大缺失是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丢弃了德育为先的传统教育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伤。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伦理道德沦丧,一切向钱看,也是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生存发展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的自私自利性。自私自利性是一切社会问题、一切腐败现象产生的总根源。如果听任自私自利继续泛滥,任凭物欲横流,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中华民族有一个光荣的传统,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十分重视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说,我们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但是,学习的成果不一样,事业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样了,根源就在于是否扎了善根。

首先扎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又博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枝叶花果,并且学而时习之,品学、事业才必定有成。中国历史上的贤君、良臣、名将,就是这样造就的,历史上的多个盛世也是这样产生的。

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此,现在不学更待何时!

第四,家长学习《弟子规》,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来年,传统文化的学习已蔚然成风,走进我们的生活。

儿童教育问题是普天之下所有家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因为儿童关乎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中国历代王朝都把教育作为强国富民之本,并且一直坚持德育为先的方针,以满足人民求仁的需要。《礼记·学记》中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说要把教育作为治理国家、领导人民的第一要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

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的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父母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性格修养、爱好特长,无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者是受害。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的无声教育。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教师”这样一个光荣的称号。

因此,成年人也要补上《弟子规》这一课,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现代意识。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

家长教孩子学《弟子规》,首先要自己学。《弟子规》不是念着叫别人做的,是自己念自己做在前面,这是做老师最重要的一种教法。家长学习《弟子规》,最重要的是承上启下,延续孝之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应机。

在企业推行《弟子规》,可以形成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学校、教育界推行《弟子规》,可以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培养正知正见,奠定德行的根基……

总之,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

这是学习的目的,我们讲了四个方面。第一是补课,补传统文化必修课;第二是奠基,为幸福人生奠基;第三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第四是家长学习的现实意义。

总之,《弟子规》融读经与识字、为学与为人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书。在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但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由于是藉由古圣贤经典而成,因而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历史典故。在教学和宣讲《弟子规 》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又充实了很好的案例和说明。

因而,我们要透过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古圣贤的成功经验,接受那些失败教训,认真学习、努力践行《弟子规》,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条对照检查自己,不断修正完善自己,健全人格,并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这一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三、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采用集中领学的方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在大会交流。

这种交流活动,大家既可以共享心得,互相学习,也可以互相帮助,认识自己以往的不足,改错并发誓不再犯错。这是一种“力行”的过程,也是互助学习的机会,是再一次的深入学习。

四、学习态度

学必有师,习必有规。学习《弟子规》,要心存恭敬:一要敬其为师,二要坚信其言,三要恪守其法,四要力行其道。

作者:刘尚林

制作:王克力

编校:王丽华

阅读 6576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