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共话“两山”理念 | 以林草之笔绘写美丽四川新华章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李天满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5/7/11 12:36: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闪烁着辩证智慧的生态文明论断,跨越20年时间长河,从“一地之策”上升为“一国之策”,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春风化雨般润泽中华大地,推动中国实现了发展的变革和文明的跃迁。

作为国家战略腹地、生态大省,近年来,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的殷殷嘱托,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谋篇布局,以林草之笔生动绘写生态文明的时代新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四川林草方案。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承担着护卫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构筑生命共同体的历史责任。四川林草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着力夯实美丽四川生态本底。

提质增效,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以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长江上游,统筹实施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双重”项目,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在黄河上游,大力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草 围栏封育 禁牧休牧轮牧”等综合施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2493万亩,保护古树名木7.8万余株,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43.48万亩、退化草原4368.44万亩、退化湿地29万亩。重要江河源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连年高达98%以上。美丽四川的生态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旗舰引领,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生态廊道10条,修复栖息地33.14万亩,“空天地人”一体化科研监测巡护体系日益完善;启动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保护中国最大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积极探索“减畜降牧 湿地修复 转型发展”的可持续保护措施;加快创建四姑娘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世界级自然造山带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对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川金丝猴、朱鹮、珙桐、攀枝花苏铁等实现种群复壮;强化依法保护,修订颁布《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和地方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全省9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5%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

科技赋能,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现代化防灾减灾体系,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建成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织密“人防 物防 技防”立体网络,总结推广“两点一哨”(卡防点、驻防点、瞭望哨)和“以乡建队、以村布防、以林为家、带装巡护、有火灭火、无火防火”等经验做法,有力支撑“打早打小打了”,森林火灾数量和受害率连续5年保持历史低位。通过“智能装备 生物技术 协同机制 政策保障”多维发力,对松材线虫病、蜀柏毒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精准靶向防控。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推进国家和省级草原鼠虫害防控试验区建设,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得到有效遏制。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价值转化服务兴业利民

四川有林地3.81亿亩、草原1.45亿亩、湿地0.33亿亩。丰富的绿色资源,既是汗水浇筑的丰碑,更是需要智慧解开的密码。四川林草系统坚持绿色发展,从服务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让绿水青山成为兴业利民的金山银山。

产业升级,推动价值转化“向高攀”。通过主体培育壮大、良种良技引领、延链补链强链、特色品牌塑造,引导木竹加工、木本油料、森林粮食、花卉苗木等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跨越。大力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百万亩竹笋培优、百万亩林药提升、千万亩林菌双增”工程,推动“八大林粮”产业快速发展;推广应用“以竹代塑”“竹缠绕”等新理念新技术,推动竹产业加快向“高端制造”转型,高端产业链竹材利用率提升40%,加工附加值增长300%。2024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达580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林粮产量1450万吨,产值1700亿元;竹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文旅融合,推动价值转化“向精行”。从高品质供给、高能级主体、高水平创新、高效能保障等方面发力,持续擦亮大熊猫、大森林、大草原、大竹海等生态文化品牌,高质量建设翠竹长廊、森林步道、森林草原湿地风光带,打造提升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稻城亚丁、蜀南竹海、峨眉山、青城山、瓦屋山等一大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熊猫IP持续带动文旅经济,202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年接待游客超1220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2.1亿元;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青川县阴平村,超200户村民参与精品民宿打造经营,生态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2/3。2024年,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超2000亿元。

立体经营,推动价值转化“向新求”。依托广袤的林草空间,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新路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种养结合”的原则,推广“林粮”“林菌”“林药”“林禽”等复合种养模式,推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超3300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近600亿元。释放林草碳库效能,着力将无形的生态服务转化为有形的市场价值。构建林草碳普惠“指导意见 管理办法 指南”的政策体系,开发CCER造林碳汇项目10个,红原县造林碳汇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挂网公示CCER项目。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实现和谐共生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四川林草系统坚持改革激活、创新赋能,以纵深推进林长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总牵引,充分释放绿色发展动能,着力破解发展进程中的堵点痛点,进一步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一体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四川。

林长发力,共建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共建“党政同责一张网、上下联动一盘棋”的守绿、护绿、管绿责任体系。按照行政区划分级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8.8万余人、监管员3.8万余人、各类护林护草员8.5万余人,依托林长制信息平台,实现巡山护林、问题督办、考核评价智能化管理。“十四五”以来,各级林长靠前指挥、一线督战,全面落实网格化巡护责任,开展巡林1160余万人次,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问题26万余个。各地创新建立“林长 检察长”“林长 警长”等协作机制,强化执法司法衔接,提升林草治理水平和监管能力,构建起“林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林权改革,剑指农村增产农民致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通过规范确权登记、林权流转,创新规模经营、多方协同,推动“靠山吃山”实现“智慧涅槃”。泸州市泸县创新“森林 土地”组合供应模式,拍卖首宗捆绑资源地块,解决二三产业配套用地短缺问题,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邛崃市火井镇大葫村成立股份合作社,整合分散林地,规模化种植高山冷竹笋1.5万亩、中药材1.4万亩,创新“农户 合作社 集体”收益分成机制,2024年村民人均林业收入1.5万元;雅安市四方村探索“林业项目 村集体 企业 林农”四方协同机制,通过规模化经营油茶、笋用竹等产业,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四库”联动,绘就和谐共生美丽四川。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总抓手,一体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四川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将森林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锚定到2030年,实现森林蓄水能力1000亿立方米、“林粮”经营面积1亿亩、林业综合产值1万亿元、碳储量10亿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为四川林草系统践行“两山”理念开辟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新图景呼之欲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四川林草系统将持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行动纲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林草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沿着“两山”理念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让守护更有力量,让发展更可持续,让山川更加秀美,让巴山蜀水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金山银山。(李天满)

阅读 363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