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坚持绿富同兴 激活发展动能——深化集体林改特别报道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4/9/26 9:06:37

我国现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26%,分布在全国2600多个县,涉及1亿多农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山区林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2023年9 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一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这其中,一批先行市、县敢闯敢试,积极落实方案要求,探索形成了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先进经验、创新做法,为各地继续深化集体林改提供了有益借鉴。

福建永安:天然林收储改革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既要“绿”,又要“富”。福建省永安市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开展天然林收储改革,将天然林资源收储流转、盘活天然林资源作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重要举措,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永安市创新收储模式,先用金融资金收储天然林,以村级组织、乡镇人民政府为收储主体,主要通过生态公益林补偿及天然林补助收益权质押贷款筹集资金,重点对集体林改初期个人所有(出资购买)的天然林进行收储。再以市属国有企业为收储主体,引导村集体、林农以合作开发碳汇、天然林修复、共建林竹产业园等项目,依法自愿收储流转,通过项目收益、抵押贷款、资本运作等方式盘活天然林资源,助力村财增收。目前,全市完成天然林收储面积6000亩,2024年力争收储天然林面积1.5万亩。

为破解天然林收储资金难题,永安市用足用活用好林业政策,创新融资渠道,走以林养林、以林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永安市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天然林收储补助。通过实施永安市林竹碳中和创新工程项目,争取专项补助资金250万元。通过商业银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及天然林补助收益权质押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政策性银行林业专项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补足资金缺口。目前,全市实现各项林业贷款余额54.39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4.8亿元。引导并鼓励企业参与收储天然林。2022年,永安市安砂镇人民政府与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并签订收储天然林合作协议,翔丰华出资60万元,安砂镇收储天然林2000亩。同时,提升了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收储天然林的能力,以盈利“造血”。

通过探索实践天然林收储改革,永安市解决了天然林保护与利用矛盾问题,彻底化解了林地经营期与林地使用费等经营纠纷问题,并建立完善了天然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利益得维护。由市属国有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经营,盘活天然林资源,每年可实现村财增收600万元以上。

安徽歙县:“一块钱大托管”赋能产业升级

歙县是典型南方集体林区,也是安徽省林业大县。近年来,歙县积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合林业特色产业发展,聚焦林地分散、劳动力短缺、山核桃管理采收难等问题多次深入实地开展调研,持续探索符合山区实际、可复制推广且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建共享共富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歙县金川乡伏黄村高岔组现有农户106户,人口483人,目前常年在村人口144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03人。针对山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紧缺、全组1500亩山核桃林无人管理的难题,歙县探索开展“一块钱大托管”试点,以合作社为载体开展联户经营,着力破解“单家独户怎么办”问题。

面对村组内各家各户劳动力不均的情况,合作社量身打造安心托、全部托、彻底托的多样化托管模式。对常年在村务农为主业且具备采收能力的农户,实行集中管理、自行采收、收益自享的安心托。对老龄化的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户、长期在外打工有稳定收入的年轻家庭户,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采收,户社以产值3:7比例分红的全部托。对家庭不具备生产力、无力继续进行林区经营的农户,实行经营权流转的彻底托。

合作社有效整合试点村的现有劳动力,组建农事服务队,创新提出并实行“四统四禁”生态管理模式,集中开展机械割草、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矮化修枝、增绿增效、网格管理等多种经营举措,对托管的山核桃林进行统一管理。每年集中在5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进行机械割草两次、无人机防控病虫害或喷洒叶面肥一次,每月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巡林两次。

农户仅需为每株山核桃每年支付1元管理费用,即可享受统一经营托管服务。农户凡是在托管林地内采收的山核桃,并自愿出售给合作社的,合作社将首次托管服务的每株1元钱以奖励形式返还给农户,进一步鼓励林农长期参与托管模式经营。

目前,“一元钱大托管”试点已带动果农106户,建成了歙县山核桃第一块生态治理实验林——金川乡山水坦山核桃生态管理示范基地。2023年,基地产量同比增长50%以上,果脯售价提高30%,实现山核桃产值翻一番,社员农户通过山核桃实现增收的成效显著。

北京潞城:新型集体林场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以新型集体林场为载体,以集体林保护、经营、利用和生态承载力提升为核心,不断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持续转化。

在坚持集体林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潞城镇由镇政府主导、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成立了北京通州潞城集体林场。镇辖区内2.5万亩平原生态林养护及其他涉林工程项目的政策和资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直接委托潞城集体林场进行经营管理。

为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潞城集体林场率先探索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系,高薪引进林业职业经理人、聘请有行业经验的林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场长,并加强职工绩效考核管理。

带动就业是建设新型集体林场的初衷之一。潞城集体林场充分吸纳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因企业腾退、土地流转带来的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参保率低等民生问题。目前,林场共有职工562人,本地劳动力占比94%。

对标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定位,潞城集体林场实施林分结构调整和林木分级分类经营,通过采取调密、补栎、沃土、防虫、丰物种等措施,逐步打造出“复层—异龄—混交—多功能”的高质量平原森林生态系统。3年来,林场共开展林分结构调整19393.26亩,涉及树木68951株,林木当年生长量同比提高10%,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同比提高12.9%。

在增收方面,潞城集体林场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2022年,林场发展林花模式(甜百合、果玫瑰、观赏类食用菊花)、林药模式(赤芍药等中草药),为当地增加30个就业岗位,每名工人年增收6万元。林场经营管理的药艺公园,被评为通州区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此外,潞城集体林场积极发展生态文旅、科普教育、森林康养等“森林 ”新业态。林场自主设计建设的潞城党建公园、药艺公园每年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成为全市林下经济建设样板。林场正在推进潞城“森林 ”森林生态小院项目,其核心生态园区将打造成为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社会研学、文化旅游、农业生产“五位一体"的综合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2000亩。

广东连平:科学高效收储利用集体林地资源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将积极稳妥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油茶产业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县属国有企业收储集体林地,以落实省、市绿美建设新造1.1万亩油茶林为突破口,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深化集体林改、油茶产业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与百千万工程“四合一”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连平县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平台连平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林地收储平台,采取租地造林、林地入股、托管分红的合作模式,以村集体为单位开展林地收储,引导集体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2024年广东省下达连平县油茶项目任务为种植面积1.1万亩。1.1万亩林地由连平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收储并种植经营,林地经营权流转给该公司,林地使用权流转期限为40年。

在集体林地收储过程中,连平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将原本分散、未开发经营、存在林权纠纷的林地流转过来,促使原来没有办证的重新办证,有纠纷的解决纠纷,已办证的将经营权流转给平台公司,有效落实“三权分置”。

通过实施新造油茶林等项目集中流转林地,连平县推动集体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连平县科学制定已收储林地的利益分配方案,县、镇、农户、平台企业按3∶1∶3∶3的比例分配净利润,打通了农户拿现金、取分成、得租金、挣薪金、获股金的综合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带动林地增效、农民增收。

依托地域环境优势,连平县以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为实施开发主体,将上坪镇下洞村余坑山场新造油茶林项目纳入国储林项目,“以短养长”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方面通过扩大林地收储、实施碳汇交易等发展国储林、新造油茶林项目;另一方面,以上级奖补资金为杠杆,积极撬动其他社会资金进驻,推动项目滚动开发,实现以林养林的良性循环。

连平县推动建立“国家储备林 油茶基地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地租、务工、示范带动、利润分成及其他形式,建立健全以油茶产业为中心的联农带农机制。并通过在油茶基地发展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开展旅游观光、自然科普教育、康养文化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甘肃成县:因地制宜打造林下产业发展新模式

甘肃省陇南市已全面推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全省12个深化集体林改试点县之一,陇南市成县立足县域实际,探索出“12345”工作方法和“一结合、两放活、两带动、两增加”的林产品经营机制,有效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县成立一套专班,建立县、乡、村三级抓深化林改工作机制,组建全县深化集体林改试点专项工作组和17个改革试点工作专班、8个业务指导专班。制定印发“一方案、一计划、一清单”,采取包乡包村、包蹲点指导、包具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以国土“三调”数据、林权证等为基础依据,成县建立了资源调查、问题排摸、折资量化等9项工作台账,全面摸清了17个乡镇上一轮集体林改情况和历史遗留问题,并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

陈院镇半山村、二郎乡庄子村、宋坪乡猫川村是成县3个深化集体林改试点村。结合试点村集体林地现状和产业发展优势短板,成县因地制宜探索出3种林下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陈院镇半山村,采取“家庭林场 村集体组织 农户”模式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依托黄山农科家庭林场流转村集体林地725亩,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开办青崖间森林康养基地。在二郎乡庄子村,采取“国有林场 村集体合作社 农户”模式,赵坝国有林场联合庄子村成立林副产品营销加工中心,积极收购林副产品,加工食用菌菌棒,实现农户增收、林场增效。目前,中心已实现运营收入47万元。在宋坪乡猫川村,采取“国有林场 村集体合作社”模式,由龙凤山国有林场示范带动,指导村集体合作社集中流转群众集体林地982亩,采取分股不分林的形式,把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发放林票,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19亩,实现持股收益和林下经济效益双提升。

通过3种模式带动,成县各乡镇共培育林下产业发展示范点26个,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4105亩,林下养鸡2.2万羽、养蜂720箱,建设森林康养基地2个,成立林副产品购销点3个。

以深化集体林改促绿富双赢,成县是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陇南市发展林下经济295.11万亩,2024年上半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26亿元。

山西陵川:探索改革驱动发展新机制新做法

不久前,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与高平市签订全省首宗县域间森林覆盖率横向补偿协议,针对地域间地理条件差异大、林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创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也解决了陵川县造林缺资金、高平市造林无空间的矛盾,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作为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之一,陵川县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新机制新做法,不断以深化集体林改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在集体林改主体改革过程中,陵川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4个集体林改工作小组,深入基层包乡包村,并规范工作程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县参与集体林改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是陵川县深化集体林改的首要任务。全县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推进“三权分置”,进一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以分山到户、联户承包、分股不分山3种模式,陵川县确权集体林地面积119.48万亩,发放林权证13993本,发证面积118.32万亩。

在林地栽桩到户方面,陵川县坚持乡镇工作人员、村组干部、技术人员、林权权利人和相邻权利人“五到场”“五签字”,从源头上避免林地纠纷。林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后,陵川县对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及权籍勘验实行免费办理,为群众节省费用近7万元。

为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陵川县积极推动林权流转和林业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入股、租赁、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林权,发挥国有林场优势,率先开展国有林有偿使用机制试点,走场村合作的道路。

同时,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发展模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富民产业。目前,全县累计流转林权18万余亩,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年收入增加3万—5万元。

盘活集体林资源,离不开投入。陵川县把林业项目投资列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巩固扩大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在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础上,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推进经济林、野生动物致害、古树名木等保险。

阅读 768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