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理论研究 > 正文

食疗调制血瘀小方

媒体:中医艾灸  作者:网络
专业号:梦竹 2017/1/9 6:33:05

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比如磕了一下椅子或者被东西砸了一下,同样一件事儿,出现在大家身上症状却不同,有的人会出现瘀青,有的人却没有。身体容易出现瘀青到底是不是瘢痕体质?

爱出现瘀青并不是瘢痕体质,瘢痕体质是指受伤后,伤口不容易愈合,或者愈合以后容易留疤,而瘀青这个看似非常细小的症状,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

这是我们身体血瘀的早期表现。

如何知道我们体内是否有血瘀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静脉曲张,如果舌下静脉颜色很重且有瘀斑就证明体内存在血瘀的情况。

✦百病之源血瘀症✦

脑梗塞,冠心病…都与它有关

比如最常见的脑梗塞,冠心病,肺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这都是和血瘀脱不开干系的。还有一些肝硬化,肝癌,胃癌,女性的乳腺癌都和血瘀有一定的关系!

血瘀是百病之源无处不在,而气滞血瘀是血瘀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凝,就是说当我们的气遇到障碍受阻是,血液也会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血瘀。

气滞型血瘀能够引起一些非常可怕的疾病,例如:肿瘤(癌症)、心肌梗死、乳腺增生等。

最常见原因就是因为情志的不遂,肝的疏泄功能失司,从而导致我们气机的不畅,出现气滞血瘀。

如何才能防治和调理血瘀呢?北京卫视曾有多位专家都推荐这一道千年古方,一起接着往下看吧~

专家推荐:甘麦大枣汤

✦调理血瘀✦

✦防治百病千年古方✦

推荐甘麦大枣汤的养生专家

贺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张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

王国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一千八百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写下了一张千古名方:甘麦大枣汤。仅仅只有三味——甘草、小麦、大枣,却有神奇的疗效。

做法

原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0克

先将小麦洗净,漂去浮末,然后用净水约800毫升,煮上述三味药,用小火慢慢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分几次饮汤,最后吃掉大枣即可。

(注意:淮小麦就是普通小麦,脱掉麸皮,要去农贸市场买小麦,不要到药店买,药店的小麦是浮小麦,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浮小麦麦粒不饱满。)

甘麦大枣汤的功效和调理目标

✦气郁血瘀的导致的疾病

肿瘤,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月经紊乱,男性前列腺增生等。

✦解郁除烦,养心安神;

✦补气健脾养血安神;

✦抗焦虑;宁心安神;和中缓急。

适合喝甘麦大枣汤的人群

甘麦大枣汤适合气郁血瘀的以下人群服用:

●女性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

●养心,对失眠有较好效果;

●心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老困,打哈欠;

●没事就要哭,一个人坐着就想哭;

●精神恍惚的人群;

●经常感觉焦虑、烦躁的人。

甘麦大枣汤的口感

有点甘草味,有点大枣味。这个汤在中药里面属于好喝的,没有太多药味。

甘麦大枣汤的禁忌

暂无。除了适合气郁血瘀的人喝,没有气郁的人也可以喝,能起到预防、调理的功效。

甘麦大枣汤因其成方年代久远,组方简单,药不似药,有些人对其功效存疑。国医大师邓铁涛认为它是一张验、便、廉的好方子!

提示

甘麦大枣汤的三味药中,两味是食物,可谓平和之极,但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除了治病,还有保健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把它变化成一个养生粥来食用。

大枣掰开(不可去皮),和小麦、甘草一起煮成粥,每日晚餐食用即可。

【功效】养心、安神、镇静、止虚汗。调理更年期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神经衰弱、严重失眠。

阅读 337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