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日月峡新闻 > 总部动态 > 正文

《弟子规》详解(Ⅲ)第八讲:谨-1

媒体:原创  作者:日月峡
专业号:日月峡 2018/5/3 5:10:07

 课程:《弟子规》详解(Ⅲ)第八讲:谨-1

——2013年春节森林瑜伽养生讲习班传统文化课程

主讲:刘尚林

内容

日常行为规范、修养:

1.作息规律守时

2.着装整洁得体

3.饮食适中有度

4.举止文雅大方

QQ截图20180502233012

《弟子规》详解--08—谨-1mp3文件腾讯微云下载

《弟子规》详解--08—谨-1wma文件腾讯微云下载

第八讲:谨-1

“谨“,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

“谨”,是指我们行为要谨慎,不可以放逸;凡事小心、郑重,对人谦恭。

在《弟子规》中,“谨”单独构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最丰富,达17项之多,涉及到穿衣戴帽、借物还物等一系列关于举止行为的规范和修养,要求孩子从小养成谨慎小心、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习惯;珍惜光阴,讲究卫生,整洁仪容,做到行为端正、说话从容、洁身自好等。

“谨而信”,属于交友待人之道。“谨”,就是倡导行为举止小心谨慎,就是倡导对人、对社会的责任心。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注释】

朝,早晨,这地儿不能念(cháo);眠,睡觉;迟,晚的意思;易至,很快就到;惜,爱惜的意思;时,指光阴;盥,洗手洗脸;兼,同时、一起的意思;便溺,指上厕所;辄:立即,就的意思;净手,洗手。

【译文】

这段话意思讲的是:清晨应该早起,晚上要迟睡;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大小便后都要洗手。

【相关引申】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四句话是要我们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珍惜生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是精神最好的时候,所以一定要珍惜。

曾国藩曾告诫他的子弟:“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还没有起床,这个家庭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闻鸡起舞”是个成语,这个故事源于晋代。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的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目送父母就寝之后,再看看有没有门窗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

这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不要睡得太久,时间很宝贵,今天过去了,今天永远不会再来了。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人生三日诗”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人生三日诗第一《昨日诗》: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诗》: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7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老易至,惜此时”,时光匆匆,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几十岁了。有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为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好好地教导他们。

还有一个故事,是“ 尺壁寸阴”。

讲的是东晋有一位名将叫陶侃,在军队中任职41年,功勋卓著。他忠于职守,办事勤勉,提倡珍惜每一寸光阴,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常常严格要求下属。

陶侃任长沙郡公时,手下有些人因谈笑玩乐误了公事,他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将这些人喝酒的器皿和玩乐的工具搜出来,扔进长江中,并教育他们说:“圣人把每一寸光阴看得比一尺大的玉璧还贵重,你们怎么能这样浪费时间呢?”从此以后,他的手下再也不敢荒嬉作乐浪费时间了,这就是“尺璧寸阴”的故事。尺璧寸阴也是一句成语。

人生无常,今日事,今日毕,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四句是要求孩子们爱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面“兼漱口”,为什么不说刷牙呢?因为古人没有牙刷。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人刷牙的习惯,还是受印度的影响,随着佛教传进来的。东汉高世安所译《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讲到,洗浴所需的7种用具,其“六者杨枝”是将杨树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状蘸药或香料刷牙,还有直接咀嚼杨柳嫩枝清洁牙齿的,即“晨嚼齿木”。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你健康”的一种表示。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的方式。

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擦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晨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刷牙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华严经》上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能明目、润泽喉咙、唇无皱裂、增益声气、食不爽味。

明代李时珍也认为:“将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及清水等。《礼记》中曾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用盐水漱口了。

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除了饭后漱口清理食物残渣,中国人自古也有临睡前清洁口腔的习惯。

宋代张呆著《医说》记载“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说明早晚都要漱口。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

《延寿书》中也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即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蠹且自去矣。”古人漱口的记载从春秋时就有了。

洗漱完毕,该穿戴了。《弟子规》告诉我们: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注释】

冠,是帽子;正,端正;纽,同钮扣;结,扣上;履,鞋子;俱,都的意思;紧切,绑紧;乱顿,胡乱丢置;致,导致;污秽,肮脏;贵,注重、重视;洁,整齐清洁;华,高贵华丽;上,先、前面的意思;循分,遵循自己的本分,循是遵守、依照,分就是本分;下,是后;称家,与家庭的地位条件相称,称是指相称,家是家境。

【译文】

这段话讲的是: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相关引申】

上述译文中,大家可以看到古人教孩子如何穿衣戴帽的标准。这是古人通过大量的因穿戴不合规定所引起诸多后果而制定的。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四项基本需求,其中为什么要把穿衣安排在首位?中国古代关于穿衣戴帽都有哪些严格要求呢?如果穿戴不合乎规定,又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有什么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故事之一:晋文公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国君。有一次打仗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带松了,不贴脚了。他马上把手上的武器放下来,先把鞋带给系好。幸好他是一代国君,旁边有很多护卫,免于被砍。

故事之二: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为人耿直,在卫国发生内乱时,子路看不过去,就骂这些乱臣贼子。结果有个人一下子把子路的帽子给打歪了。一般人帽子被打歪了,已经很危险了,肯定跟你拼命啊。谁知道,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说我可以死,但是我的帽子不能打掉啊。就在他把帽子系好的时候,被乱臣贼子砍死,后来被剁成肉酱了。

当然这是故事,和实际情势有出入,但是从子路就是死也要 “冠必正”,就可以看出“冠必正”对古人来讲是很要紧的。古人对着装的要求非常明确,我们学习尊崇这样的要求,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都是有益的。

如果我们从小不养成一个比较好的着装习惯,那么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无论是你的上级、你的师长或者你的同事,都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试想一个穿着很暴露、浓妆艳抹,帽子歪歪戴着,鞋子穿的踢里趿拉的人到你公司去应聘,你能收他吗?

如果你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衣服穿着很得体,扣子该扣的都扣好,鞋带该系带都系好,那么在应聘的场所,你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去找工作也容易得多,跟大家交往,大家都会觉得你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人。

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以后,这个习惯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在行销界有一位销售高手叫乔·吉拉德,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他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

这位成功人士有一个习惯,是什么呢?

一天,乔·吉拉德正在家里睡觉,突然惊醒过来,跑到镜子前面穿西装打领带。穿戴整齐后,恭恭敬敬地打电话给他的客户。跟客户谈完以后,把电话放下,马上解开领带,脱下西装,又钻到被窝里面去睡觉。

他太太说:“你疯了吗,你?”乔·吉拉德就跟他太太说:“客户虽然没有看到我的样子,但是假如我穿得很随便,他在言谈当中也会感受到我的随便;如果我穿的非常郑重,这样的尊敬也会从言语当中传递给他。”

作为一个伟大的推销家,他之所以能取得连续12年那样骄人的业绩,诀窍就在于他平时就很严谨,时时处处都表现在对客户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恰好就在穿衣戴帽这些方面养成的。

衣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态即使不面对面,通过语言也会传达出去。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 “赵宣子”。下面是“赵宣子礼退杀手”的故事。

赵宣子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

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歹念,差了锄麑去行刺。可是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里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锄麑看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了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

赵宣子的那种威仪,让锄麑非常感动和震惊。赵宣子的恭敬,能让锄麑生起那么深的钦佩之情,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提起恭敬心,同时我们也要学习锄麑。为保护国家的栋梁之才而献身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

我想,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给人的感觉可信,你的信誉度高,你做什么事情成功率也高。从穿衣戴帽看一个人的修养,虽然是外形,但是它给予内心这种责任感和律己一个表象。

《弟子规》不仅对孩子怎么穿衣服做出要求,而且对放衣服也提出了要求。你在家里放置衣服要讲规矩,要放在合适的地方,要有固定的位置。这也是不容疏忽的生活习惯。

这条规矩也是源自古代发生的故事,总结教训而形成的。

说的是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恒公,有一次喝醉酒了。酒醒之后突然发现帽子没了。那可是国君的顶冠啊!他感到巨大的羞耻,三天不上朝,躲起来了。

这个时候,各地的饥荒消息都报上来了,丞相管仲不敢做主,就去禀报齐恒公。

管仲说:“这是做国君的耻辱,您何不用搞好政事来洗刷它呢?”桓公说:“您的意见多好啊!”

于是管仲就出去开仓赈济贫困的人,审查囚犯放掉轻罪的人。

过了三天,民众就唱道:“桓公为什么不再丢帽子呢!”这就是“齐桓公醉遗其冠”的故事。

齐桓公饮酒丢了头上之冠,竞羞得三天不敢上朝,被人说成是“国耻”,可见丢冠之事在古人看来多严重。

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衣装的整洁,除非是特殊情况,不要去弄污你的衣服。在古人眼里,这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儒者衣冠适中,学识渊博。”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您身上穿的是儒者的服装吗?”孔子回答:“我年幼时住在鲁国,穿着鲁国人穿的宽大袖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着宋国人戴的黑布礼帽。我听说有德君子需广泛学习,学识渊博,服装只要入境随俗,衣冠适中就可以了。我从不知道儒者还有什么特殊的服装啊!”

很多人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是司马光小的时候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陕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尤其是他居官清廉,谦恭正直,不喜华靡的品格一直被传为美谈。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很钦佩他的品德,愿意与他为邻。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直不阿,他的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到人的景仰。

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要力戒奢侈、谨身节用。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司马光极力提倡节俭朴实,流传至今最有名的名言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节俭的生活变成奢侈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节俭下来就很难了。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光是听故事,要随时随地地像古人要求那样,学一点,对照一点,不然的话学习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要从《弟子规》的学习中,把我们自身穿衣戴帽这些看上去小的事情,都调整过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的东西不会丢,另外环境整洁了,就像部队,被子都叠成豆腐块,操练回到房间一看,心里的确是舒坦。如果一个房间里被子都不叠,臭袜子满地都是,衣服脱下来扔得哪儿都是,不按时洗,反过来对我们本身健康也是有影响的。

圣人的教诲,我在领学的当中,也是深受教育,也在时时检讨自己。我们大家也是需要边学边对照,从现在就改正,从现在就做起,不要等到明天,也不要等到回去。等到回去那还得在请一位,请哪一位呢?除了昨日歌、明日歌,还得再写个“回去歌”,把古人的三歌我们再补充一首。

【回去歌】

回去啊回去,回去又如何!昨日无处寻,今日匆匆过。万般留待回去做,犹如明日成蹉跎。古今多少事,已付东流去。今日事情今日做,莫等回去空悲切。

我们知道,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时间不等人,我们只有抓住每一天,做每一天该做的事情,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的生命才不至于虚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养成珍惜时间、讲究卫生、衣着整洁的行为习惯。

我们学习的“谨”,也包含行为谨慎、有度、有节制,不给自己和家人,还有其他人添麻烦。

我们都知道,因为饮酒误事或者受害的事情自古有之,这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弟子规》专门列出这项: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注释】

这里面的拣择,就是挑嘴;适,就是相合、相当;过则,超过标准、过量的意思;少,就指年幼、年轻的;丑,指喝醉酒的时候丑态百出。

【译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日常的饮食,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未成年人千万不要饮酒;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相关引申】

这八句讲的是饮食要营养均衡,绝对不可偏食。当然吃的过程,吃个七八分饱就好了,吃撑了就会伤到胃,所以在饮食当中,我们也要有所节制,不能太过,也不能盲目减肥,还有就是要节制饮酒。

《皇帝内经》中提到,人体要保持健康,就要做到三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饮食有节是第一条,即吃饭有节制,时间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做到精粗兼备,荤素搭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有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由此可见,合理膳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现代人而言,要想塑造强健体魄,就必须坚持合理膳食,及时、全面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说到喝酒,我们知道酒最先出现在药典里是中药400味当中,属于药一类。它具有舒筋活血、通经活络这样的功效,特别是在我们冷的时候,喝酒会使身体暖起来,有时身体疲劳的时候,喝点酒去除疲劳也快。这是好的一面。它有使人亢奋,麻醉意志的作用,用之过量则成为穿肠之毒药。

古人也认识到喝酒不好,喝酒使人乱性。一乱性就会做出很多于理、于法、于情相背离的事情,一失足成千古恨。古人收集了大量这样的事实,所以在《弟子规》里讲了少年一代不要喝酒,避免喝酒以后丑态百出。

酒醉之人不但行为丑陋,有时还会招致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张飞,就是因为酒而丧命的。

张飞,大家都在小说里面看到了,这人脾气暴躁。他在阆中镇守的时候,闻知关羽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

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士兵只要有过失就被鞭打,以至于有很多被鞭打致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

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

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这两个人绑在树上,每人背上被抽打了50鞭。打完之后,用手指着这两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

两个人回到军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与其他杀我,还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两个人商议停当。

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这是张飞的悲剧。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不可胜数。

孩子从小绝对不能染上喝酒的习惯。而这喝酒不只伤害自己的身体,还会造成别人生命财产危险,现在很多交通事故都跟饮酒有关。

据北京市交管局通报,2011年北京交通事故中,酒驾、醉驾,共计导致86人死亡。

引申开来,除了酒不可以喝,一些坏的东西也要远离,比如远离毒品,还有烟也不能抽,这也伤身体,危害到别人健康。有的人自身抽烟没得肺癌,他家里的妻儿反而得了肺癌。他吸进去的烟他能吐出来,他家人被动吸烟这个危害性就更大了。我们是群体生活,一个人的行为绝对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即影响周边人的健康,所以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

关于行为要有节制我们就讲到这儿,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如何使我们的举止文雅: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注释】

步,走路;从容,心情舒缓、不慌不忙的样子;立,站立;端正,抬头挺胸;揖,拱手礼:双手抱拳,弯腰行礼;深圆,指弯腰鞠躬的姿势要到位;拜,低头行拱手礼,或跪下磕头行跪拜礼;践阈,踩门槛;跛倚,身体歪斜、站立不正;跛,脚有残疾走路姿势不正;倚,偏斜;箕踞,张开两腿而坐,这个形像个畚箕一样,是一种不守礼节或态度傲慢的坐法;箕,簸箕,又称畚箕、畚斗,用来扬去米糠或装垃圾、尘土的竹器,呈U字形,谷物容易进入;踞,伸开腿来坐,两腿如八字形;摇髀,摇晃大腿,髀就指大腿。

 

【译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走路时步伐要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慢;站立时要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揖深圆”字面理解,作揖时要把身子躬下去,广义理解就是鞠躬时要真诚而深圆,礼拜时要恭恭敬敬,不能敷衍了事。

进出门时,这个脚也不能踩在门槛上;站立时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就是不要歪歪斜斜的;下蹲或就座时不要像簸箕一样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相关引申】

这段话最主要是教导我们站有站姿,坐有坐姿。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冠整洁,走在路上总显得风度翩翩、与众不同。所以,每当朝廷有重要的朝会,在众人中间他总是很显眼,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同一位衣着整洁而且有风度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会觉得愉快,感到精神焕发。相反,同一个不讲卫生又很俗气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很难受了。

北周时有“长孙俭自重人重,清德流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长孙俭,北周河南人,本名庆明。他年少时就为人端正、品德高尚、神情严肃,虽然在自己家里,仍能整天保持端庄稳重。

周文帝非常敬重他,赐他改名为俭,以表扬他高洁的操守。

后来长孙俭当上了尚书,曾和群臣一起 坐在皇帝身旁陪侍。

周文帝对左右的人说:“这位尊公举止沉静、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会肃然起敬,深怕自己有所失态。”

荆州地区刚刚归服时,周文帝授命长孙俭统领三荆等十二州。 因为荆州蛮荒之地,民风尚未开化,年轻人不知尊敬长辈。在长孙俭的辛勤劝导下,风俗大为改观,官吏和人民上书陈请,为长孙俭构建清德楼,立碑赞颂他。

古人的四威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给我们做了经典的样板,其实这四威仪是来自道法自然。

“行如风”,就是走路速度要快,走路时肩膀要沉下去,身体不要晃动,显得很沉稳。这是在户外的情况,如在室内还要注意不要向阅兵那样用力踏地,发出很大的声响,还要注意放轻脚步不扰民的要旨。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立如松”,男人站立,脚与肩同宽,然后要挺胸,这个姿势叫顶天立地,这种威仪也是让大家能够信任。头不要抬得太仰,对后面的血管不好,要直视前方,如军人的威仪,阅兵式的威武,给人以振奋、信任,同时心存正念,如此之立,具威仪之相。

“立如松”,你的脊柱竖立,才不会造成脊椎侧弯。现在得脊椎病、骨刺的人很多,这是平时没有养成脊柱竖直的好习惯,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好像骨头软掉一样,见到什么东西都要靠一下,所以骨头长期随弯就弯了。特别是现在,在中小学的学生当中,脊椎侧弯这样的病例就很多,这是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姿势习惯。老一辈人在教我们时,站没站好,就罚站,筷子没有拿好,啪的一下就敲过去了。所以很多习惯都是从小的时候养成的,长大以后就自然了。

“坐如钟”,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坐姿不可前仰、后倾、左右斜倒。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女士坐的时候脚要并拢,然后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轻轻放在你的左腿上,这是最优雅的坐姿。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你大腿上。这个样子“坐”就很有威严。在坐的姿式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

“卧如弓”,躺着的时候要右侧卧,如果做反向了,左侧卧,会压到你的心脏,胃会感到不舒服,所以要右侧卧,这样对身体最好。卧如弓,呈现放松状态并心存正念而睡,关照自心,具威仪之相。

所有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组成部分。不注意个人修养,有时不仅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事业发展,还会危及生命。下面我们看看“祢衡的遭遇”。

祢衡,是东汉末年的大才子,学识过人,就连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孔融也很佩服他。

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他自恃有才华,看不起别人,见了人很没礼貌,最后因狂傲引来了杀身之祸。

孔融把他举荐给曹操,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看他傲慢无理,所以不重用他,把他送给了刘表。刘表本来就心胸狭隘,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黄祖性情暴躁,不能容忍祢衡的刻薄无礼,下令把他杀掉。

祢衡死时年仅26岁。

《颜氏家训》中这样写道:“祢衡,诞傲致殒。”说的就是祢衡因狂放傲慢而殒命的典故。由此看来,个人的修养看似小事,有时也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就如上面《弟子规》提到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勿践阈”就是你无论是站立或坐的时候都不要去踩东西。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有人坐在沙发里面,把脚放在茶几上,非常不得体,非常不雅观。在古代,你要踩在那门坎上,那个姿式是很难看的,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没规矩,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还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

现在有一些小孩,甚至把脚都搭到桌子上去,这些不雅动作都要及时修正。“勿跛倚”,站的时候歪在一边或者靠东西都是不合礼仪的。我们回去以后,看见家里孩子这样做要及时提醒他们,给我们的孩子打一个好的基础。

当他连站的时候随意,随随便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吗?你想啊!小事儿都忽略,大事儿也不可能变谨慎。

“勿箕踞”,就是坐下去两腿不要开得很大,你开的很大,看起来很不文雅。“勿摇髀”,坐下来跷个二郎腿,上下左右晃荡,这是很空虚很傲慢的心理表现。

另外,脚摇来摇去、晃来晃去,表明内心焦躁不安。在他的内心一定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目前没有找到办法解决,一直挂在心上,他的心没有办法专注,内心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

要让心安下来,随时观照自己的语言或自己的肢体动作是否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行为就会内化,时时刻刻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

“揖深圆,拜恭敬”,就是鞠躬的时候要90度,要90度鞠躬这个动作要从内心生起恭敬。你的心是不是真诚的,自己知道,别人也能感受到。举止于心,礼节不是做表面,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这是我们整个威仪的部分。

《弟子规》规范行为举止非常细腻,甚至细化到每个动作,并提醒人自律。

作者:刘尚林

制作:王克力、刘剑南

编校:王丽华

相关链接: 

《弟子规》详解(Ⅲ)第一讲:绪论

《弟子规》详解(Ⅲ)第二讲:总绪

《弟子规》详解(Ⅲ)第三讲:入则孝-1

《弟子规》详解(Ⅲ)第四讲:入则孝-2

《弟子规》详解(Ⅲ)第五讲:入则孝-3

《弟子规》详解(Ⅲ)第六讲:出则弟-1

《弟子规》详解(Ⅲ)第七讲:出则弟-2

 

阅读 7017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